【新書上架📚】 洛桑醫師的新書《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:療癒身心靈的預防醫學》博客來10/27開始預購! 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 身心靈全面關照的預防醫學 以藏醫結合西醫、中醫、阿育吠陀等,配合大自然宇宙間,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五元素,從身心靈平衡下手,啟動自癒力。

報章雜誌(23)

[媒體轉載-香港01新聞頻道] -愛自己,更健康!

分享到

[媒體轉載][香港01新聞頻道] 2020年1月19日
[愛自己,更健康!]

一個人最大的不幸,是不愛自己😔。現在,請為自己吃點好東西,把身體顧好,你不糟蹋身體,就不怕以後換身體來糟蹋你❤️。

宗教家、氣功大師、修道之人往往不顯老,他們心神穩定,也不常生病。除了有練有差外,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,就是他們「都很懂吃!」不是相揪去吃新餐廳的那種懂吃,而是知道吃什麼對心靈修持有益。有些食物,吃了拖累身體,也讓心靈淨化變得困難。覺得昏鈍抑鬱、喜怒無常、不安煩躁、老是很累?可能是不小心吃到了腐敗的、受汙染的、調味繁重的食物。我會避免的還有反覆加熱的剩菜、罐頭食物、碳酸飲料、不新鮮的肉、超量的咖啡因。

有時人不是真的生病,也不是自我控管情緒的能力特別差,而是受到這些暗黑食物的干擾。吃錯東西,一般人要花好大力氣才能把它代謝掉。正從疾病中康復的人,消化、代謝、排毒功能往往較差,更應該慎選入口的食物,減少干擾與無謂的耗損,把大部份精力用在自癒上才好。觀察印度教、佛教瑜伽士的習慣,修行期間他們常以純淨、充滿能量的食物,或者所謂的悅性飲食(Sattvic Diet)來補充營養,力求對身體造成消化代謝的負擔最輕,如此,身心靈的整合能更容易一些。

 

除了上述十二種靜心好食,全穀物、芝麻綠豆等種子食物、多樣化的當令蔬果、當地的藥草、綠茶或普洱茶、以傳統方法製成的起司等,也都很不錯。當我的飲食清單以這些食物為主時,即便沒有太多時間靜坐、持咒念經,我也能一整天心平氣和、輕安自在。優化日常飲食後,相信你也能獲得更上一層樓的靜心體驗。

以上是《靜心・淨心—52周的修煉,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》的內容節錄